评论:

  • 示婉静 2小时前 :

    会很喜欢 赵婷的镜头语言有一种经过沉淀之后的美 以及手持和特写都让人如此亲密而不是紧张和急躁应该是超能力 前半段没有特殊的感觉 只是觉得不偏不倚很难得 但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片段 裸泳并顺流而下 少女般从一块岩石踏到另外一块 就是有种 我们就不经意地努力了 不经意与人与自然相连 不经意地抽离 不经意地快乐 不经意地做选择/反而特别喜欢配乐 颜色和配乐的融合 太温柔了 我无意识地哭了笑了 我是自由的 也是真诚的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无限

  • 藩恨蝶 3小时前 :

    自从看过科恩嫂的《三个广告牌》,其“悍妇”的形象就深入人心。这次也不例外,扮演一个心里向往自由,一路不得停歇的公路“吉普赛”。各种讨生活,各种困难,各种偶遇和分享,各种安居的诱惑,然而她却依然故我地行在路上,享受着自由和风光。无来由地让我觉得她像极了那荆棘鸟,在风中永不落地 | 片中冷色调的风光真是又美丽又让人感到无比凄冷 | 改编自Jessica Bruder所著书籍《Nomadland: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》

  • 莉栀 7小时前 :

    Chloé Zhao的长片进化轨迹非常清晰,第一部从大量纪录片素材中剪出一个相对的故事线,第二部用人物扮演真实的自己,再到第三部的专业演员领衔,不变的是对特定人群生活的细致记录和描述,带领观众靠近他们,其他则无需多说。

  • 澹台尔蝶 0小时前 :

    北美票房:370万

  • 萱莉 6小时前 :

    说底层讲底层,底层人民谁看你破风光啊,拍得这么碎片化,讲点肯洛奇一样的挺有故事性的电影不好吗?

  • 杞雨竹 1小时前 :

    金球奖落下帷幕,无依之地成为最大赢家,除了斩获最佳剧情电影,赵婷也获得了最佳导演……在我看,这部电影足以和Charles Chaplin的《Modern Times》比肩,都是在讲经济大萧条之下的人性光辉大爱无言。弗朗西斯-麦克多蒙德和“漂泊者”之间的互助就像Chaplin和孤女,彼此帮扶亲密无间,并且全部都坚信希望之光就在眼前。奥斯卡影后沧桑的面容很富有年代感,她追逐着季节更换工作频繁,与《Modern Times》的Chaplin异曲同工即便相隔近百年!

  • 郜锐藻 4小时前 :

    大了已经不太爱看这种消沉吧啦飘忽不定的片子了,放十年前可能比较喜欢。。想起在美国的自驾旅行,只是每一秒都是开心的

  • 萱梦 3小时前 :

    一部独具特色的公路电影,因其女性视角和人生哲思而显得平静、深刻、温柔。夜空旷野观看木星、长久略过车窗的景色,都让我想起圣经中摩西的晚年,上帝为他指出应许之地却不令其进入,摩西远眺后便死在山上。生命中的迦南到底在哪里可能并不重要,在路上的过程里才有圆融。

  • 梁翱 7小时前 :

    人不必相同地活着,也不必活当下。人可以只活在对过去的追思中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里,活在不得不将自己流放的路上。这种流动感,是他们灌注生命的方式,是他们得以喘息的通道。

  • 采梦 8小时前 :

    过高期待让实际体验打折扣。支持亚裔女导演和女性主导影片,但感到全满贯奖项仍有政治正确的成分。奥斯卡一向喜欢的那种流畅的主旋律电影,看似内敛克制实际处处精心安排,受威尼斯宠爱也不意外。剧本主导型,并不算新鲜的社会失语群体刻画,承袭西部传统的公路片,各家前辈的影响痕迹,标准美式独立电影风格,让观影过程处处有déjà-vu感。更期待能有更加个人的表达。

  • 犁永新 0小时前 :

    不能否认的是比前作要成熟太多,这个层面真的羡慕“人家的创作环境”,但必须承认的是,没那么喜欢就是没那么喜欢,这个题材可以拍得更好看的。黑亚马逊毫不手软哈哈

  • 鑫雪 4小时前 :

    美國人真是會拍電影,連馬力克風都可以拍的這麼主流這麼衝奧。

  • 祁展唯 2小时前 :

    一场漫长的告别以回到原点作为结束…导演很文艺情怀地展现一群流浪人的孤独故事,MCD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独撑大局,配乐长镜头很出色…毫无波澜和高潮的文艺片,辛劳一生无福享乐,失去挚爱人生无望,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互相取暖,为孤独的灵魂披上暖心的棉袄…never say final goodbye…

  • 贲翠丝 3小时前 :

    开头和结尾的互文,以及穿插的amazon场景,赵婷用几笔便勾勒出全球化和新兴产业发展下,传统制造业和其所孕育城镇的衰亡。同时,也借人物对话,折射出当下失业与养老金问题的。当家从纸面被抹去之后,其定义也从固定的据点,变成流动的汽车。并非关注于“边缘”人物的故事,而是这些“被边缘化”普通人的故事。当代游牧者,与曾经开拓者并无大不同,土地上的骑士变成如今破败却温馨的房车。从过去到现在,皆是为生活而行在路上。导演在情绪表达上做到克制,并非从高处俯视的人文关怀,而更侧重为纪录与展现。流动和飘忽不定的镜头,捕捉到Frances McDormand饱含深意的神态以外,也捕捉到别样的自然风光。

  • 滕思溪 0小时前 :

    非无依无靠却背负伤痛的这些人,选择了独自隐忍淡然漂泊,换不同地方,见不同的人,做不同的工作,以此释怀。末,回到起点,重新上路。一种碎片化抒情的文艺表达,虽心有所失,可放逐自己并非唯一出路啊。

  • 昭琛 2小时前 :

    有太多可以说的东西了,流淌的画面里暗藏着巨大的属于一个中年女人的孤独的能量。应该推荐给56岁自驾游的阿姨看

  • 香涵 0小时前 :

    1.哪一刻死去才會死而無憾呢?2.心遠地自偏。3.此詩不朽而你也將永恆不朽。4.沒有最終的告別就沒有分別。我們路上見。5.織女座1987年射過來的光,今天才到這裡

  • 毋熙华 5小时前 :

    加油!

  • 那涵润 6小时前 :

    以为是人文,措不及防满嘴鸡精。剪辑和钢琴是要干嘛

  • 翁问萍 2小时前 :

    本片的精神底色或已从角色口中自行说出:美国的传统精神。既是独立自主的个体,又忠实于家庭和社群之爱,人际间以共情和互助为纽带。但与当初的西部开拓者不同,他们或多或少是被迫上路,是心灵中隐秘的伤痕无可弥合,唯有苍茫天地尚可安放。因此,本片虽具有马力克式的自然主义视野,但其内核更偏向《海边的曼彻斯特》式的伤痕书写。马力克的自然是存在的主宰或形而上的自在至高者,而赵婷对自然的理解更偏向将其作为心灵的空间,唯自然可容纳我们情感的本真,在苍茫天地间我们不必发现任何人,只用发现自身、治疗自身,并重新确证意义与人生。总之,本片的表象或是自然之诗,但其实质则是心灵之记。天地自然亦与现代社会相对立,它也相应地成为了失落者的新家园,但或许它本来就是我们的家园,是自足而不自负的人们,在荒芜的沙漠中,建造家与帝国。
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